English

传播学术经典 关注大众阅读

——访社科出版社社长张树相
2000-09-28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今年初,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亮出“将阅读经典进行到底”的追求,一直以出版人文社科学术著作为主的社科出版社,长期以来致力于学术经典的出版,他们出版的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和译著受到学术界的赞誉。

最近几个月,不少读者发现,在一些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上,出现了《我家》等纪实作品、网络文学、时尚随笔、新写实小说,而这些热卖图书的出版者也是社科出版社。很显然,该社正在扩大自己的出版范围,并有意涉足大众读物领域。

据社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张树相介绍,在即将举办的第11届全国书市上,该社还将重点推出一批大众读物,如:纪实作品《八年闯荡金三角》、《末代皇帝的二十年》,《幽默格言集》,《思路花语》,“断层文丛”中的《肥心瘦骨》,探险考古图文书《穿越无人区——大海道探险纪实》与《寻秘大海道——考古探察手记》,另外还有三部新写实长篇小说《我的倒儿爷生涯》、《陌生世界》等,在引进版中,也有《朝鲜:我们第一次战败——美国人的反思》、《精神病院之旅》等面向大众的译作。

社科出版社的出版方针是否有了变化?

张树相就此解释说,我们的出版方针并没有改变,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开拓了新的出版选题。出版人文社科学术著作仍然是我们的主要任务,但必须坚持出版的学术著作的经典性,应追求出版学术精品。在制定“十五”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时,我们申报出版的学术图书应该说体现了追求经典与精品的出版理念。如《中国制度史》、《中国考古史》等,都是填补学术空白的专著。我社目前要做到的是调整学术著作的选题,但调整选题并不是改变出版方针,而是更好地贯彻出版方针,在出版学术图书中走“精品”之路。

那么“将阅读经典进行到底”与扩大大众读物选题是否矛盾?

张树相认为,“阅读经典”与出版大众读物并不矛盾,学术经典对相当范围的读者具有吸引力,阅读经典不应只是一定范围内“小众”的兴趣。长期以来,我社对大众阅读确实关注不够,出版的图书较重学术性,忽略了经典性及所带来的读者的广泛性。以至不少书店把我社的“高品味”与小众读者相联系,从而形成了“社科版”图书“阳春白雪,曲高和寡”的印象。这种现象的出现,一方面是因吃国家“皇粮”(出版补贴)的习惯养成的,一方面则是认识上的误区。有人以为高品味就是“高、精、尖”。其实,学术图书与大众读物没有品味之分,精品书也不等于只是学术经典。大众读物同样可以有高品味,也同样可以出经典,出精品。谁能说四部古典名著不是经典,不是精品?而它绝对是大众读物。

张树相承认,关注大众阅读,是图书市场化的必然,但绝非放弃社科出版社一以贯之的精品意识。大众读物同样要坚持自己的标准,严把内容与质量关。可以说,社科社的大众读物就是要以精品取胜。事实上,社科社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,《杨绛作品集》、《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》都是成功的作法。而近几年“另类丛书”、“网络文丛”的出版使我们也无意间加入了流行与时尚的大众出版行列。但这类书在我社出版选题中占的比例很少。我们打算适当加大这个比例,这不仅是生存的必要,也是走出学术“社科”的小圈子,树立学术与大众“社科”的新品牌的需要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